给居家暖男来点猛料 全新轩逸实拍体验
网易汽车4月17日报道 要不是日产在展台上特意标出了第14代轩逸的标识,我还真不知道这部车已经历经如此久远的岁月洗礼。轩逸是当之无愧的家轿之王,2018年轩逸以微弱优势超越朗逸成为年度轿车销量冠军,全年共售出46.5万台傲人成绩。如今全新换代轩逸选择中国作全球首发,也算对中国这一单一最大市场的诚意回馈。
轩逸
价格:11.90~16.15万
询问底价高清大图
仔细想一下,轩逸为何会成为家轿王者,油耗低、使用成本经济、品质可靠、驾驶轻松、乘坐舒适都是轩逸身上被消费者赋予的闪亮标签。好消息是,以上所有优点都在全新一代轩逸上得以传承,而在造型设计上,如今有着“小天籁”既视感的造型设计,在向年轻人大方地示好。
●昔日温情转身年轻运动
运用最新日产Vmotion 2.0设计语言的全新轩逸与前作在造型上可以说毫无任何关联性,整车设计与刚刚完成换代的新天籁一脉相承,以致于我第一眼误认为是一部新天籁,A级车有了B级车质感,这点新轩逸的车主会有更好的印象分。
简洁直率的Vmotion特征前脸很容易获得多年龄消费层级的青睐,LED头灯配卤素转向灯,卤素前雾灯,尾灯则是传统的卤素灯源,让我们感慨这还是大家熟悉的日产,在成本控制上,从来都是严厉不铺张。灯具造型没有像天籁所传承的“回勾”元素,而是更为平滑简洁的形态。
侧面望去不难看到长车头短车尾的车身比例,轴距更进一步达到了2712mm,这不仅让车身比例更为修长,也有利于车内的乘坐空间表现。
当然从车身尺寸规格来讲,新轩逸是比新天籁整体缩小一圈,车身线条感也要更为缓和简约,这有利于控制车身制造成本。尺寸上除了高度略微降低之外,其余尺寸相比现款有了全方位的提升,长/宽/高分别为4641/1815/1450mm,轴距为2712mm,高度上的下探是整车运动化设计,顺应低风阻的趋势。
削面轮圈是运动设计的选择,装备邓禄普ENASAVE EC300+轮胎是注重节油的中端轮胎,高配轮胎为215/50 R17,售价630元,推测主力车型将会是16寸规格。
后门处划出的肩线与尾厢造型相融通,尾部类似扩散器的护板是过往不曾有的设计,隐藏式的排气管似乎也懂得不增加不必要的制造成本。
--- 全新轩逸《拜托了小编》传送门 ---
●软装内饰,走火入魔般的大沙发座椅
庆幸日产还没有学坏,首发新车便大方地开放内饰供我们观摩。像轩逸这样卖座的车型往往是不需要沉迷于过往的,换代之际往往会选择最适合当下的设计思路而并非沉迷于过往,全新轩逸的内饰布局与新天籁近似,但略显突兀的三炮筒式空调出风口似乎是借鉴了奔驰内饰的设计思路。
软包内饰,应用了更多缝线和皮革覆盖件令内饰档次感显著提升,在驾驶员腿部、手肘等触碰区域都换上了软包材质,触感细腻舒适。车内覆盖有类似碳纤维的贴纸元素,明显是取悦于年轻消费者。
注意到一处细节,中控台顶端的的音响旋钮与底端的空调旋钮手感并不相同,从不同感官体验辅助确认调节属性,这也是隐含内饰人机工程设定智慧的一环。
轩逸的居家本质再次得以发扬光大,全新座椅坐上去顷刻间就让人脑海里浮现出“沙发”两字,比过往更软和更有凹陷感,座椅表面也被复杂的菱形缝线工艺带来档次感印象的加分。在坐舒适乘坐感上,日产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心态,明显与对手拉开差距,让全家人试坐体验时都留下良好的印象,体现居家温馨的特质。
●空间体验:宽度有增加
尺寸变化带来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车内的横向宽度显著提升,上两代轩逸带有日本本土车型瘦高体型的设计特征,如今车身比例更符合一部全球车的特征,更低趴、更宽的造型设计也降低了车身重心并强化了行使稳定性。
后排提供有空调出风口,并未按照当下主流设计配备后部USB充电接口。地板接近全平,中间的轻微隆起并不影响乘坐感,头枕位置合理加之柔软的靠背,中间位置的乘坐感好于大多数同级别车。
打开后备箱后,依然能够看到作为一部家用车暖心的场景,内部空间宽大平整,有着可观的装载能力。
●机械规格保持不变
机械规格上,保持原先水准,显然新轩逸并未向日系两个同级竞品那样选择强化底盘行走机构,以及引入涡轮增压引擎技术强化动力体验的诉求。前麦弗逊式独立悬挂+后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挂,依旧是1.6L+CVT的家用车动力,轩逸深谙自身生存之道,并坚守当前均衡适中的机械规格。
动力上,依旧搭载型号为HR16的1.6L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102kW(139PS),并且符合更为严格的国六排放标准。